戒贪 |佛陀谈精进和贪的区别
教你戒贪嗔痴
说佛教徒不能“贪”,不能积极争取世间的事物,这是不了解佛法造成的误解,是把对自他都有利益的“精进”和有害的“贪欲”混为一谈。
为什么佛陀只是告诉我们不要“贪”,并没有说不要发愿成为佛菩萨或不要发愿去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呢?这两者一定要分清楚。
人类生存依靠两种力量:正面力量和负面力量。正面力量叫做行善,负面力量叫做造恶。什么叫做造恶呢?当我们做某件事时,带有伤害性的负面情绪就是造恶,具有破坏的力量。
比如,很多企业家是被内心的嗔恨驱使而成功,可能曾经被别人羞辱或歧视,心中被激起的不服输和强烈恨意带来的强大动力而走向成功。
但在过程中整个心灵都充满着仇恨,长久下来,不知不觉中可能就会发生扭曲。而正面力量是在善的心念中做事,是在被鼓励和充满关爱中完成整个过程,两者完全不同。
精进是正面力量,自私的贪欲则是负面力量,表面上两者很相似,但本质上有极大的差别。
一讲到“贪”,很多人都误以为努力争取成功叫做“贪”,心里总是有各种纠结的想法:“因为我是佛教徒,不能有贪心,不能有那么多的欲望,不能想做官、不能想发财、不能想考好学校……”,这是误解了佛法。
一件事情,如果是正确合理而且有利益的就应该努力争取。过美好的生活、考上最好的学校、拥有无边的智慧、拥有广大的权力,只要对别人没有造成伤害就是正确的。选择正确的目标,努力向既定的目标往前冲,佛教里称为精进。
而贪欲,是指在自私的欲望里隐含着伤害,在努力争取的过程中,不是全心全意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坚韧不拔地奋斗,而是明知道使用的方法会对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却仍然以别人的损失作为代价来成全一己之利。也就是说,为了一己之利而不顾其他人的利益时才叫做“贪”。
追求成功时,并不是非得踩在别人头上,不让别人有任何机会才能爬得上去;很多时候靠别人把我们推上去会比踩在别人头上爬上去更快。
当正负面的力量同时存在时,一定要谨慎选择正面的力量;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人一起努力,别人帮你往上推,你也努力往上爬,会爬得更高更快。如果你一定要踩在别人头上,别人还不一定愿意。
佛教并不排斥财富。真正的佛教徒做起善事来一定会无私奉献,因为他们心中充满对所有众生的爱。
就像佛陀时代的给孤独长老,他是印度当时最有名的富豪,除了用黄金铺地的方式购买土地与祇陀太子共同建成“祇树给孤独园”精舍捐给佛陀以外,还将毕生财富都捐给了穷人,穷人到他那里都可以免费吃穿。
到了晚年即将离开人世时财产几乎已经全部捐完,这是佛教历史上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
讲了给孤独长老以黄金铺地供佛的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佛教鼓励每个人在福报范围内去争取,并在过程中运用正面的力量,尽量不要伤害别人。
这里说的伤害别人与我们通常认为的不同。一般说的伤害别人,是说两个人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互相竞争,结果只有一个人争取到,而没有争取到的一方肯定会难受。但在这里,这不叫伤害,因为整个过程都是用正面的竞争方式,并没有刻意伤害对方。
以合理合法且没有伤人的动机,争取想拥有的东西是被准许的,一点也不冲突。
佛教徒努力工作为社会做无私的奉献,争取这些是对的,而且非常好,这叫精进而不是贪欲,一定要分清楚两者的差别。
有许多弟子位居高官,看多了官场上的尔虞我诈,生起辞官求去的念头,我就告诉他们:“你把好位置让给别人,如果继位的是比你更善良的好人,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换个贪官来,岂不是给别人造业的机会吗?你有虔诚的信仰,这个位子有了你,至少在你职责所在的范围内还是个干净之处,只有好人做好官,平民百姓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好生活。”
精进,是藉助他人的力量,托着我们的脚,把我们顶上去。虽然他人会有很大的压力,我们站在上面也很辛苦,但我们明白,上去之后就可以拉他一把,就像佛陀自己先成佛,然后就有能力开始救度众生。
所有人都应该努力精进,但是不能有贪念。所以,佛教徒要更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工作,再把属于自己的财富回馈给社会,这是多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