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善良”是什么?深情地照料今生的父母,肯定是心地善良的证明。然而,父母只不过是无量众生里面的两个众生。
真正的心地善良是把所有众生,不只是我们的朋友,也包括敌人和陌生人。当做我们的父母,并去除所有的嗔恨、自私和冷漠。
去想一个你最敌视的人,并视他为你心中最亲爱的人。如果你对某一个亲近的人生起贪爱之心,那么把他视为一个梦中遇到的人,一个缺乏任何真实存在的幻象。
心地善良必须以实际地利益他人来展现,然而,什么是利益他人?毫无疑问的,布施食物、衣服、住所和情感是心地善良的表现。
但这种仁慈仍然有限,我们应该努力用一种无限的方法来利益众生,而佛法则是唯一的途径。我们应该用各种方式来帮助众生,用直接和间接的方式,用行动和祈愿来帮助众生。
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在蚁冢、养鱼塘或鸟禽养殖场念诵诸佛菩萨的名号,心中生起慈悲,并祈愿:“愿这些动物不再投生轮回恶趣之中。”
诸如此类能够真正利益众生的行为有很多很多。当你持续受到利益众生的动机的激励,菩提心——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获得证悟的愿望——将在你心中渐渐开展。
我们不能用表象来评判行为,行为的价值取决于内在的态度。惊人的利他行为可能出自于自我本位的动机。例如期望被人感谢,在来世享受业果,完全和心地善良无关。
如此的动机贬损了行为的功德,记住,誓愿带领一切众生解脱的爱与慈悲,乃大乘之正道。菩提心有两个层面:究竟菩提心和相对菩提心。
究竟菩提心是了悟空性;它将随着时间慢慢地在心中成熟,相对菩提心则是根植于爱与慈悲的利他想法和利他行为。
深刻地修持相对菩提心一段长时间之后,这种修持将自然而然地转化你的心,直到你了悟究竟菩提心的曙光显现。
彻底了悟空性的菩萨成佛之后,他展现的悲心不会再含有凡俗的、造作的念头。
他不会想:“这个众生向我祈求,我必须帮助他。”或“这个众生没有祈愿。”他的慈悲和空性是无所不在且含摄一切的。
如此这般的慈悲是离于偏爱分别、执着或嗔恨的。它如同太阳,平等地映照在每一个水面之上,无论水面大或小,清澈或混浊。
慈悲是空性自然而然散发出来的光辉,离于概念,超越形述。这是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能够如此无边无际的原因。
如果你了解这一点,你将明白,即便是吹拂一个发烧病人脸庞的凉爽微风,也都是诸佛的加持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