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361
威望: 1535 点
金钱: 3089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47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09
楼主  发表于: 2022-07-28 15:08

0 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畅诠祖语.

祖语

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


——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为什么“愿立则众生可度”?如果不能够去发这样的坚固愿,不能发广大之心,反面来说,是出不了生死轮回的,是成不了佛道的。所以,愿立则众生可度,发愿很重要。立坚固愿,它能够有什么作用呢?能够坚固你发的菩提心。立了大愿,就能够制伏烦恼。有大愿在那里,就能遮止放逸的心,就能破除五盖,就能勤修六波罗蜜。所以说发愿很重要。






我们一般讲菩萨的总愿是四弘誓愿,很多佛菩萨有别愿:普贤的十大愿王,观音菩萨的十二大愿,地藏菩萨的发愿——他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示现了三次发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释迦牟尼佛曾经发过五百大愿。这些向我们传达什么意思呢?一定要发愿,这个愿是修行的前导,愿是你的目的价值的指向。你都没有建立一个愿景,没有目标感,没有一种巨大的动力机制,你怎么去修菩萨行?修菩萨行,如逆水行舟,没有巨大的推动力,就会退转。



所以菩提心又叫广大心。为什么叫广大心呢?它是相对狭劣的心来说。我们现在凡夫的心就很狭劣,狭劣的具体的表现就是被这个时空所制约。我们的念念的迁变,就是过去现在未来三际的迁流,我们脱不开三际。我们活动的区域——井底之蛙,不能把十方无量的刹土作为我们自由自在活动的区域。那广大心,就是超越时间,叫竖穷三际;超越空间就横遍十方,量周沙界,等同虚空。这才是广大心,换句话来说,就是一切众生本具的妙明真心。






所以发这个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修大乘佛法的根本,是能不能成佛的前提。如果这个心发不起来,纵然你经过尘点劫的修行……尘劫是什么?把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的草木、花卉、大地、种子碎成微尘,一个微尘就是一劫,你算算,这个时间有多长?你就是经过尘点劫的这样的时间来修行,还是在生死轮回里面,因为没有发菩提心。



虽然也很辛苦地去修行,“总是徒劳辛苦”。这里要理解为什么《楞严经》首先要发明两种心——真心和妄心。发了菩提心是由真心来修行,真心才能得真实的果,这叫煮米能成饭。如果你没有发菩提心,你是用你的妄心、用你的生灭心去修行,怎么能得大乘的不生灭的佛果呢?这就类似于煮沙是永远不能成饭的。虽然这个沙,很用劲地在这儿煮,因果不相应。这就是徒劳辛苦。为什么《楞严经》讲九十五种外道,包括十种仙,佛都呵斥他。他们都是用妄心在修行,最终都是徒劳无功,枉自辛苦,不能得到真正解脱的利益。






所以再引用《华严经》——“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这句话出在《华严经》的《离世间品》,是普慧菩萨提了两百个问,普贤菩萨回答二千偈,这叫“普慧云兴二百问,普贤瓶泻二千酬”。读《华严经》,一般都会赞叹这个,《离世间品》。其中就在二百问里面有一个,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魔业?普贤菩萨说菩萨摩诃萨有十种魔业,这句话就是第一种魔业。一个菩萨忘掉了,就是曾经发过菩提心,但是忘失了这菩提心,也在修种种的善法,但是是魔的事业,不能出三界。魔王波旬也曾经修过善法,他不修善法,不可能到欲界顶天来做魔王的,他也要修十善业,他也要修未到定。但是由于他忘失了菩提心,他成了一个波旬。



那什么样的情况会让曾经发过菩提心又忘了呢,失去这个菩提心呢?法华会上讲,释迦牟尼佛法华会上的这些弟子,都是在尘点劫前大通智胜如来座下已经发过菩提心的人,都退转,在声闻位。那这个忘失菩提心,它也不是偶然的,是有原因的。《大宝积经》里面就谈到,有四种法能够令菩萨忘失菩提心。是哪四种呢?我们要警觉。






第一种就是欺诳师长,就是对你的阿阇黎、和尚、亲教师,你欺骗他,对这些师长传授的经法不尊重,阳奉阴违,第二种就是,他人对佛法的善行本来很有信心,没有怀疑,没有后悔之处,你到这里说三说四,令他人生起了对佛法的怀疑和后悔。第三,就是对求大乘佛法的人,你诽谤他、呵斥他、咒骂他,而且挑人家的毛病,恨不得全世界知道他的恶名。第四种就是,待人接物用谄曲的心来交往,不正直,说假话。如果一个菩萨有这四种恶法,他就是已经发了菩提心,他也会忘失菩提心。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