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劝导世善
其义本于孔圣赞易。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而曰积,不尚阳德而尚阴德也。庆而曰余,不在一身而在子孙也。必举家咸务阴骘,而后可称积善之家。亦必此身先得本然之庆,而后子孙受其余庆。是故余庆易晓,而本然之庆难晓也。书曰,考终命。又曰,祈天永命。此可以言本庆乎,未尽也。
——《劝人积阴德文》
积阴德给后代是有理论依据的,积阴德给后人的法义是来自于孔子“赞易”。大家都知道《周易》是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儒家几位圣人对《周易》都有着集体的创作,所谓的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这个卦象,原来伏羲画卦,大家就能从象上了解吉凶悔吝。后人智慧浅一点,不能明白,文王就对这个卦作了一个解释,叫卦辞。
以后,卦辞也很概括,还是不了解,那周公作爻辞,每一卦有六爻,对每一爻作解释。以后对卦辞、爻辞还理解不了,通过对这个象的解释,“象曰”——卦是一个大象,爻是一个小象,有大象曰、小象曰。一旦不了解,孔子最后作《系辞传》,就详细地对《周易》作了一个形而上层面的通达天人之际的诠释。
那这里说“文言曰”,是出自孔子赞坤卦。六十四卦,最核心的是前面二卦——乾卦和坤卦,在所有卦象的解释当中这两卦解释得特别的详细。所以,“文言曰”就是孔子依据文王的卦辞和周公的爻辞,以及象的文言表达,来进一步地阐发乾、坤两卦的微言大义的,这叫文言曰。唯有这两卦有“文言曰”,其他的六十二卦都没有。
对坤卦的解释,其中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当然还有另外两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里实际上就阐释了善恶因果报应。“积”,一般是说从少到多为积,积就代表因。积到的结果就有“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余”就是多余的吉庆,这个余庆就是果。它就包含着余庆和本庆在里面,修善是用“积”来修饰,这说明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积累种种的善行,是默默地去做,所以不崇尚阳德,而推崇阴德。“庆而曰余”,吉庆就是吉祥,说有多余,是表明不仅体现在自己身上,而且多余的善行的吉庆可以体现在子孙后代上。
“积善之家”,一定是家族,不是一两个人行善,一定是全家上下每个成员都有积阴德的心,有积阴德的行为,才可以成为积善之家。积善之家,每个成员的积善,他一定是自己本身先得到了“本然之庆”,这叫本庆。所以本庆和余庆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本然之庆,就是这个吉庆,这个善果首先体现在自己身上,然后余庆——多余的吉庆才会体现在子孙后代上。一般说体现在子孙后代上的余庆大家容易了解,所以祖上有阴德,后代一定能发达,能够做大官的人祖上都有阴德的。但是行善体现在自己身上的本然之庆一般人难以了解。
这里就引用了《尚书》的两段话。本然之庆,“书曰,考终命”。考终命,属于《尚书·洪范篇》,这是周武王去拜访箕子,箕子为他陈述大禹的治理国家的大法。“洪”是大的意思,“范”是法的意思。“九畴”有九章,第九章就是谈“向用五福,威用六极”,就是你行善,上天就有五种福来降临在你身上;你造恶,就有六种凶的东西降在你身上。
民间常讲五福临门。第一个福就是长寿,第二就是富贵,第三是康宁。“康”是指身体健康,“宁”是指心里的安宁,身心都健康,才叫健康。第四是攸好德,就是他有好善好德的习性,这是表明他多生多劫都行善的习气会延续在今生,这叫攸好德。第五就是考终命。“考”是成的意思,就是由于有攸好德的这个因,像寿、富、康宁、考终命是属于果。考终命就是善终,寿终正寝,不会横死,不会暴死。所以,这五种福都是天依据你的善行给你的福报,所以这就叫本然之庆。
“又曰,祈天永命”。这是出在《尚书·召诰》,召公就是周公和召公——辅佐周成王的两位大臣——之一。他著的书,呈书给周成王的。当时周成王想迁都,就选了洛阳,派召公去打前站,去建立新都。建完之后,召公一方面汇报工作,另一方面就陈述作为长辈对后辈劝谏的语言,说新的都城——当然最后周成王并没有去,以后到了平王的时候才迁都,那个时候还没有迁,已经有这个动意——“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是有这几句。《尚书》这些语言有点难读,但是确实具有甚深的政治哲学、道德的理论在里面,值得我们反复去读。召公是说,告诉周成王,居住在新都洛阳,最要紧的是王要用美德向上天祈求长久的天命。只有德性才能感得天心,得到上天永久的保佑——稳固,不要像商纣王这样,身亡国灭。这叫“祈天永命”。所以,这个“祈”还不仅仅是说只是祭祀一下,念念祈祷文,而是要真实地要从心行当中去做这些道德的行为,才能得到天“赋”——降下的长久的天命。所以,这些都可以称为本庆。
但进一步说,说到这里,还是现世的这种行为的因果关联,说“未尽也”,这个因果还有更广阔的时空态的考量,光是在现世来说,还是不圆满的,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