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书法史上的发展,往往与出土的书法的作品息息相关,一些重要书法文物的出土,就意味着中国书法史会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改写。
比如清代“甲骨文”的发现,使得中国书法史又往前追了1000多年,而清代大量的碑版出土,则导致了“碑学”的兴起。
在今天的法国国家图书馆问世了一件唐代女皇武则天抄写的小楷《金刚经》,这件作品写得颇为华丽,贵气十足,此作尽显“女皇”风范,是真正的“字如其人”的典范。
此作一经问世,就引发了书法界的强烈关注,也有许多人专门针对这件作品,写下了许多评述性的文章,并且认为此作也足以改变书法史。我们先谈谈此作的由来,中国书法在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一些“抄经者”,他们为佛教的中国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抄经”的目的就是为世人提供可供阅读的经文,宋代之前的印刷术并不成规模,所以基本读诵的书籍是全靠手抄来完成。到了隋代的时候,“抄经生”这一职业基本是士大夫阶层垄断,因为只有这些人才具备书法的基本功夫,所以隋代的抄经者,基本都是大高手,我们熟知的智永禅师就是一位著名的抄经高手。到了唐代一些士大夫基层的高级知识分子还保留着“抄经”的习惯,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基层文人“抄经生”,在敦煌出土的一些“抄经作品”当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水平不高的抄经作品。而武则天抄写的这卷《金刚经》,乃是出土在了第17号洞窟,我们知道在莫高窟的第十七号洞窟当中,出土了唐代最为珍贵的佛剑经卷、刺绣、法器等物,皆是国家级顶级文物,与之同时出土的还有这件武则天手抄小楷《金刚经》。
据当年进入莫高窟的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会议,此卷经文乃是包裹在了一个金丝卷的紫檀描金帖盒之中,因为全卷乃是以金粉写成,纵然历经700年,依旧丝毫没有褪色。
距离敦煌藏经洞被开启,以及大家的文物外流,如今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了,我们从藏经洞当中所发现的所有抄写的经卷当中,只发现了这一卷武则天抄写的《金刚经》是完整版的,其他的皆是残卷,并且武则天抄写的这卷有“敕”字样,也是其余经卷所不具备,上面还有“臣虞昶奉旨校阅”的字样,可以看出此作也必定是武则天所抄录。
武则天抄录此篇的原因在《全唐书》当中有记载乃是为了祭奠他亡故的双亲,并且最终被供奉在了敦煌,后世北宋时期敦煌藏经洞封闭,直到1900年,才被伯希和偷到了法国。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这件《金刚经》不仅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更是一件难得的学小楷的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