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如何理解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361
威望: 1535 点
金钱: 30892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447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11-09
楼主  发表于: 2022-09-10 16:19

0 如何理解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如何理解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



通过净土宗祖师大德的开显,发菩提心就不仅仅是停留在通途佛法来讲了。菩提心在净土法门就集中表现“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这是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当中的一个判言,千真万确。深信切愿和一向专念,就概括了净土法门往生的三资粮。



信,从事相上来说,要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称性宣说,不会来骗我们。十方诸佛伸出广长舌相来证明,也不是小事因缘。虽然在我们的境界当中,还不能契入到极乐世界的那种佛法界,但是我们要仰信佛跟我们说的真实不虚。这是从事相上信。进一步,我们从理上信。极乐世界虽然离我们十万亿佛土,但不在我们现前一念心之外;阿弥陀佛虽然万德庄严,乃是我们自性的表达,这叫“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得要有这样的信,蕅益大师概述为“六信”,信藏是无量的内涵。一个菩萨修行的全过程都贯穿着“信”这个字,所以尤其净土法门是仰靠佛力,这种信就显得更为的重要。






信根、信力,一大信藏,《华严》讲十藏,其中第一藏就谈“信藏”。信心是一个大宝藏,信心表明有根本智,文殊师利菩萨就是代表信位的。没有文殊智,是很难产生确然不拔的信心的,所以我们的信心里面都可以说是或多或少有些怀疑的,不是纯信的。但我们要趣向于那种纯信,先从仰信开始。“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是一切道的源头,是一切世间出世间功德之母,没有信心,一切功德之母无从成立。这部《无量寿经》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建立深信切愿的。



由这个深信,才能生起愿。非信无以启愿,净土法门,愿就显得特别重要,《无量寿经》把阿弥陀佛因地的发愿,非常详细地作了介绍,这是其他的经典所没有的。阿弥陀佛的大愿缘起乃是法界的大事因缘,他这个发愿可是用了五劫的时间,那是考察了他方世界所有的刹土——净土和秽土,那是现量考察的。他方世界净土的精华都摄受在这个愿海里面。比如,看到他方世界光明透彻,法藏菩萨发愿:愿我的刹土也是充满光明。他方世界的整个的构件都是七宝,乃至无量珍宝,法藏菩萨也发愿:我的刹土是所有珍宝当中最精华的汇集。他方世界都是纯一菩萨,法藏菩萨也得发愿:我这个刹土就是大乘菩萨法界,哪怕是声闻、缘觉、天人,乃至蜎飞蝡动的众生过来,从莲华一出来,都是大乘菩萨的心和形状等等。他都是有根据地去发。然后把他方世界不好的地方全都剔除,看到他方世界有三恶道,就发愿:我的刹土不要有三恶道。诸如此类。






阿弥陀佛的愿是愿海,愿海表明什么?不仅仅是四十八愿,因为他要度九法界众生,九法界众生的种类有多少?根据不同种类的众生的特点、根机,来对应地去发。它的科目将是很多的。在灵鹫山《无量寿经》的法会上,释迦牟尼佛只是应我们南阎浮提众生的特点,介绍了四十八愿而已。当然五种原译本,汉吴两译只有二十四愿,只有唐译和魏译四十八愿,宋译三十六愿。我们就不要计较到底是多少愿,要说多少愿——无量无边的愿。所以就把四十八愿作为一个总纲,收摄为四十八愿,广开是无量无边的大愿之海。这个大愿之海的核心是大慈悲心,大慈悲心具体落实在摄受九法界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点上。



我们了解大愿的核心特点,佛建立净土的目的,就是要令十方无量的众生往生到他的刹土的,那里是无有众苦,但受极乐,那里是超越了三界的,那里是没有轮回的,那里是大涅槃的境界。于是,我们也要顺应阿弥陀佛的愿,来发求往生的愿,这很重要。求往生的愿,具体就是八个字: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这个愿也是不容易升华出来的。比如厌离娑婆,你真的做得到吗?娑婆世界火宅炎炎,虽然很痛苦,但在这里待久了,习焉不察,还觉得这个地方很好,舍不得走,贪爱这个地方。






宋代杨杰居士有两句话,“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这是净土行人的警策木铎之音。我们就是贪爱心很重才投生在娑婆世界,贪爱心不重,不会来这个世间的。正因为贪爱心很重,一切的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家亲眷属……,你就会很贪爱,很贪恋,要你往生,就舍不得嘛。尤其首先对这个业报身很贪爱,贪生怕死。所以为什么大家要追求长寿?好死不如歹活呀,能活多少年,那都是好的。省庵大师示现四十九岁往生,这位祖师他这种示现是有含义的。不是说修行人就要追求长寿的,也不是说寿命长才有道行的,这里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的。



所以,对娑婆世界的一切的贪爱都要放下,有一爱不能放下,就是像一个木桩子、一根绳把你这个船系住,你就走不了了。为什么临终助念要让他的家亲眷属离开?就怕他家亲眷属在这哭哭啼啼,又把他的爱心调动起来了。爱心一调动起来,舍不得妻子,舍不得子女,那这一念舍不得,就走不了啊。所以要轻娑婆世界这个爱,才能够对极乐世界这一念专一。所以,轻爱和一念,就像光明和黑暗一样,是不能并存的。有贪爱,就做不到一念;有一念,自然就摆脱了这些贪爱。






当建立这个深信切愿的时候,马上我们跟阿弥陀佛的大愿就产生了一种关联。这种关联是非常重要的,常常比喻就像如磁石吸针。如果说我们原来不了解净土法门,不发菩提心去专念的时候,类似一根草,一有深信切愿持名的心,这根草的质地变了,它是一根针了。一根针,就跟那个磁石——大磁场相应了,磁石可以吸针,但是它不能吸草的,因为草跟它产生不了关联。所以这个念头一定要转,这就是决定了能不能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关键点。不能跟阿弥陀佛愿力相应,就往生不了。纵然很有修行,很有禅定功夫,甚至是断了见思惑,没有这个愿,也去不了啊。反之,具有这个愿,哪怕没有修行,哪怕造了五逆十恶,哪怕是畜生道的众生,跟阿弥陀佛这个愿相应了,都能往生。所以,净土法门特别之处就在这里。






阿弥陀佛如母忆子地在忆念着我们,我们无量劫以来就流浪逃跑,现在要如子忆母,也要像如母忆子一样的,流浪的儿子要忆念母亲,这样母子的天性相关,法尔自然地就能够接引这个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深信发愿,把这个草转为针是很重要的。这个针,能够跟那个磁场相合,但是它不能跟玉产生关联。这就表明我们只有跟阿弥陀佛能产生关联,而跟十方其他的诸佛还产生不了关联。



所以,净土法门,这个愿是核心。《阿弥陀经》里面三次劝愿,但发往生净土的愿,跟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愿相应,就能往生。因为真的能发这个愿,那么信心就在里面。没有信,发不出这个愿。






有深信切愿,自然去念阿弥陀佛的这个行,沛然莫御。所以,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千真万确。从修行方法来说,我们正面倡导的是正行,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但同时我们也要说一说助行。助行是帮助正修成就的,所以三辈九品的差别是在助行上,是在功夫上。所以,修净业三福、六度、十大愿王、十善业道,作为净业行人也是有必要的。正助双修。这就是要明了净土法门修行的宗旨。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如何理解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