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是跟真如自性相应的
原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发表于江西
再看善。我们在道德哲学、伦理学上都会探讨这个善。善这个内容不是很好讨论的。孔子在《大学》中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常常会有一个“至善”的概念,“至善”的含义可以作不同层面的诠释。如果从本体上来说,这个“至善”就是超越了善恶对待的那样一种状态,叫至善。如果从佛法角度看,跟我们的真如自性相应的就是善,就是至善,跟真如自性不相应的就是恶。
道德的理论的建立一定有它形而上的本体的理论在里面。我们知道十九世纪的康德,他在西方的思想史上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在道德上的思考也是非常深遂的。他有一段著名的话就是,当他仰望着星空,和思惟胸中道德法则的时候,他越想越会感觉到星空和内在道德的崇高和对它的敬畏心。
为什么道德法则有它的崇高敬畏心?康德有一个基本说法就是:道德作为普遍的立法原则,它一定要有普适的价值,不能在一种经验、功利的角度来谈道德。道德有它的先天性,就是“绝对命令”。它的内在精神是自律,道德自律。
那么道德自律的依据在什么地方?它的这个普遍的立法原则有一个是意志自由,这个翻译可能都不是太准,有的叫“纯意志”,就是这个道德的准则是从纯意志里面流现出来的,它才具有普遍的立法原则这样的价值。如果这种道德命论是从经验的、欲望的层面衍生出来的,它都不可能成为普遍的立法原则。这样,他一下把道德的来源提到了一个形而上的层面。
什么叫纯粹意志?我们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人,为什么很难理解康德的哲学?他是在一个本体层面提出来这样的观念。我了解这个是在我出家以后,去研究了一段时间戒律,我就对康德的这个提法有了一点理解。戒律是佛教的道德学。唐代的道宣律师用大乘的唯识宗——圆宗的理念来组织藏教的戒法,他提出戒体的问题——戒体、戒相、戒行、戒用,来组织戒律的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
戒体是怎么回事,它有形而上的一面。就是当我们在受戒的时候,我们随着羯摩法,就是授受的仪轨,我们要请求一种戒法,有三师七证来跟给我们授受。这样的过程,要经过白四羯摩法。白四羯摩法要至诚去求。那么戒和尚要怎么去授受?他开始是一个作法的过程,等到白四羯摩终止的刹那,马上就由于我们至诚恳请求戒的心,就在自性清净心里面熏习了一个种子。
这个种子就在你作法终止的时候,它马上就产生作用。这个作用就是无作,无作戒体,任运地止恶,任运地修善,就是自然而然地运作。当时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我们要推动一个火箭进入一个轨道,它肯定要用四级火箭来推动,当推动它的时候,第一级火箭脱落,第二级脱落,第三级脱落,第四级脱落的时候,它就自然运行到轨道里。运行到轨道,在四级全都脱落之后,它自己就在轨道当中自然的运行,这就叫无作戒体。
我们讲自性清净心的实相,它是灵明不昧的,它里面是具足一切善法的,世间的善法和出世间的善法都在我们自性清净心里具足的,就是我们儒家讲的良知良能。这个东西是具有它的形而上的,它不是在形而下层面去讨论的。但是它确实是有的。所以我们跟自性的善法相应的,你只要随顺这个自性的善法——自性里面是具足布施功能的,你随顺布施功能,你就是行布施波罗蜜;自性里面是具足慈悲的功能的,你随顺慈悲的功能,就不要去杀生。
那么这个形而上的东西,大概就相似于康德所表述的“纯粹的意志”。从这个纯粹意志里面显发出来的道德规则,它才有普遍立法原则的价值。所以康德的伦理学最后建立两个假设:第一是上帝存在,第二是灵魂不朽。实际上这两个假设是作为一个道德体系能够惩恶扬善的依据。我们每时每刻都说你要修善,你不能造恶。但是修善造恶的依据在什么地方?我们现有的伦理学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你一切道德上的说教都不能在他心里产生作用。
佛教对这个道德心理的整饬,它有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因果,就是轮回。就是你这一期生命终结以后,还有一个不随着你的肉体生命消失的神识。这就是康德所讲的灵魂不朽。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阿赖耶识里面登记上了,有档案的。你的每一个业,你的起心动念行为都是业,有善业,有恶业,这些善恶业的信息是不会消失的,是在我们的阿赖耶识档案里面全都储存着的。那么你今生的命运,未来世的命运,是根据你的善恶业,来决定你的命运,来决定你的轮回的。所以每一个人都是自己行为的主宰者,都是一个责任的主体。
我们原来学存在主义。对存在主义,萨特提出:事情你是可以选择的,你有选择的自由,当把选择的自由交给你的时候,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实际上人的行为就是这样。我们不是谈宿命论。你是一个人,是万物之灵,你有主观能动性,你面临任何一个情景,你的价值观、你的念头在决定你的行为。这种行为一旦做下去,你不要说是别人教我做的,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那是不可以的。
我们说一个人的尊严和价值,无论你是主动还是被动,你的行为的业力——就是karma,它是不会消失的。“万般将不去,惟有业随身。”这个行为的业力会伴随着我们,在我们轮回的过程当中,决定我们的上升和堕落,决定我们命运的好坏。它是真实不虚的。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我们说真正的道德要建立起这样一个相续的概念,这样一个因果的概念,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种敬畏感,他才会做到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才不敢胡作非为。如果什么都不信,不信因果,不信有前生后世,那就非常可怕,那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的。
一个人的价值就是他有道德感。这个道就是实相。一个人要认知这样的道,能够跟这个道沟通,他才会有德。有道才有德,无道就缺德。所以净土文化告诉我们,你只要具有真,就一定会有善。有善在同体的悲心当中,他要给一切众生快乐,他要拔一切众生的苦,他要把一切好的东西给他人,他要把一切责任自己承担下来,代一切众生受苦。他在身口意三业当中一定是修十善业,一切向清净的、平等的、光明的、善的方面靠,他就会成为一个善人,他就会持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