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2/4     Go
主题 : 就事相立信|有佛有净土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0楼  发表于: 2024-06-10 18:48

就事相立信|念佛醒梦
东林法音


  原文01 
  今念佛求生净土,正返迷归悟,至圆至顿,概以梦幻扫之,可乎哉?今人于梦幻妻子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名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觑破,乃至梦幻诗文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独于梦幻西方则不求生,亦大惑矣。夫依对待而论,娑婆活计,添梦者也;求生净土,醒梦者也,不可不求生也。依绝待而论,惑业感于三界,恶梦也;念佛生于净土,好梦也,亦不可不求生也。苟深思此理,净土之生,万牛莫挽矣。
  ——蕅益《灵峰宗论》



译文02
现今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正是迷途知返,转归觉悟,至圆至顿,有人一概以如梦如幻扫荡净土,可以这样吗?当今之人对于梦幻妻儿家缘不能当下割舍,梦幻功名富贵不能当下远离,梦幻苦乐寒暑不能当下看破,甚至梦幻诗词文章、机锋转语不能当下唾弃,唯独对于梦幻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求往生,这正是极大的迷惑颠倒。若依对待法来看,娑婆世界的种种经营,都是梦中添梦;求生西方净土是使人从睡梦中醒来,所以不可不求往生净土。若依绝待不二法来看,烦惑恶业招感于三界,这是恶梦;念佛往生西方净土,这是好梦,所以也不可不求往生净土。如果深入思惟领会其中的道理,那么,愿生西方净土之心是一万头牛的力量也挽不回的。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1楼  发表于: 2024-06-10 18:49

就事相立信|念佛报恩
东林法音

  原文01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若以众多观之,佛则普为一切众生也;若以一人观之,佛则专为我一人也。称性大愿,为我发也;长劫大行,为我修也。四土为我严净也,三身为我圆满也。以致头头现身接引,处处显示瑞应,总皆为我也。我造业时,佛则警觉我;我受苦时,佛则拔济我;我归命时,佛则摄受我;我修行时,佛则加被我。佛之所以种种为我者,不过欲我念佛也,欲我往生也,欲我永脱众苦、广受法乐也,欲我展转化度一切众生,直至一生补佛而后已也。噫!佛之深恩重德,非父母所可比,虽天地不足以喻其高厚矣。非闻开示,安知此意?不读佛经,安晓此理?今而后,已知之矣。唯有竭力精修,尽报归诚,拚命念佛而已,复何言哉?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译文02
 知小而不能知大,见近而不能见远,这是世间众生认知上的常态。比如阿弥陀佛,对众生有大恩德,而众生却懵然不知。……若以众生的视角观照,阿弥陀佛普遍地为一切众生垂慈救度;若以个人的视角观照,则阿弥陀佛专为我一人而施以救度。阿弥陀佛称合自性的大愿,为我而发;无量劫的菩萨大行,为我而修。极乐世界四种净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为我而庄严清净,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为我而圆满。乃至时时现身接引,处处显示瑞相感应,全都是为了救度我。
当我造作恶业时,佛就警诫觉悟我;当我遭受苦难时,佛就救拔济度我;当我一心归命时,佛则慈悲摄受我;当我信愿持名时,佛则放光加被我。阿弥陀佛之所以种种善巧方便为我者,其目的不过是希望我念佛,希望我往生净土,希望我永远脱离一切痛苦、广受寂灭法乐,希望我展转教化度脱一切众生,直至一生成佛而后已。噫!阿弥陀佛对我等众生的深恩重德,不是父母的恩德所能比拟的,即使是天地也不足以比喻阿弥陀佛恩德的高广深厚。如果没有听到善知识开示,怎么能知道念佛往生之事?如果不是恭敬地读诵佛经,怎么能明白念佛往生的道理?从今以后,既然已经知晓了净土事理,唯有竭诚尽力精进修行,尽此一报身,一心归命,拚命念佛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谈的呢?


按03 
阿弥陀佛与众生同体相依,吾人日用行为中,悉有着阿弥陀佛慈悲的关顾,佛恩浩大,我等唯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作弥陀使者,弘护净宗,庶几报答佛恩于百千万亿分之一。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2楼  发表于: 2024-06-11 09:08

就事相立信|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


   虽佛祖现身,也不改其所信
01原 文

若正修净业时,倘达摩大师,忽现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禅授汝。但当向祖师作礼,谓我先已受释迦如来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易。祖师虽有深妙禅道,吾则不敢自违本誓也。纵或释迦如来,忽尔现身,谓曰:吾先说念佛法门,特一时方便耳。今更有殊胜法门,超于彼者。汝当且置念佛,吾即为说胜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禀受世尊净业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张。如来虽有胜法,吾则不敢自违本愿也。虽佛祖现身,尚不改其所信,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摇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谓深矣。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02译 文

若正在修习净业的时候,倘使达摩大师忽然出现在面前说:“我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禅,你只要舍弃念佛,我就将此妙禅传授给你。”这时只应当向达摩祖师顶礼回答:“我已先信受了释迦如来的念佛法门,发愿受持,终身不改。祖师虽有深妙禅道,我不敢自己违背原来的誓言。”纵或释迦如来忽然现身说:“我先前所说的念佛法门,只是一时方便之说。现在更有殊胜的法门,超过念佛往生一法。你应当姑且放置念佛,我就为你宣说更殊胜的法门。”这时也只可向佛稽首陈白:“我先前禀受世尊的净土法门,发愿一息尚存,决不更改。如来虽然另有殊胜法门,我则不敢自己违背曾发的本愿。”虽佛与祖师现身,尚且不改变对念佛法门的信心,更何况魔王外道虚妄邪说,岂足以动摇迷惑我的净土信心!能有这样的信心,才能算得上深信。
03按

见得真,方能守得稳。信心漂浮者,宜在见地上透过。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3楼  发表于: 2024-06-11 09:10

就事相立信|应具十种信心
东林法音

  应具十种信心
01原 文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 时)。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①,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现有)。  
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  
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信佛语故,则造后四;不信佛语,但造前四。 
故深信佛言,即深信自心也。修净业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生,如操左券②而取故物,夫何难之有? ——彻悟《彻悟禅师语录》

02注 释

①妙高山王:即须弥山,为山中最高者,故曰王。  
②左券: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联,双方各执其一,左券即左联,常用为索偿的凭证。用来比喻充分的把握。
03译 文

第一相信有出生必有死亡(普天之下,从古到今,还没有一人逃过生死)。  
第二相信人命无常(呼出的气息虽存,吸入的气息却难得保证,一口气不来,即为后世)。  
第三相信轮回路险(一念的差错,便堕到三恶道中,保持人身不失者如同手上土那样的少,失去人身者如同大地上的土那样的多)。  
第四相信三恶道的时间漫长(三恶道中一期果报就是五千劫,再得人身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第五相信佛语不虚(这个日轮月轮可以令其坠落,须弥山王可使之倒塌,诸佛金口所宣的法语不会有丝毫的变异)。  

第六相信真实有西方净土(像眼前的娑婆世界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的的确确也是现今存在的)。  
第七相信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便能往生(已经发愿便已经往生,现今发愿便现今往生,未来发愿便未来往生,阿弥陀经中明文所示,岂会欺骗我呢)。  
第八相信往生极乐世界就能证得不退转位(西方净土境界殊胜,弥陀愿力加持之缘强大,往生者不会生起退转之心)。  
第九相信一生成佛(西方净土中的众生寿命无量,任何道业佛事都能成办)。  
第十相信万法本来唯心所造(唯心有性具与事造二重含义,上述九种信心之法都是我心所具足,亦是我心所造作)。  
由于相信佛语,便造作后四种的因果(即:愿生即生、生即不退、一生成佛、法本唯心);由于不相信佛语,只造作前四种的因果(即:生必有死、人命无常、轮回路险、苦趣时长)。所以,深信佛语就是深信自心。修净业的人,能够具足这十种信心,那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便有决定的把握,如同探取自己日用之物,轻松自如,如是往生净土,还会有什么困难呢?



信心功德不可思议,吾人能深切地具足上述十种信心,则孜孜于世间的善业与出世间的净业,自然如决江河,沛然莫御。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4楼  发表于: 2024-06-12 11:08

就事相立信|第三世堕落
东林法音
第三世堕落
01原 文

苟无真信,虽念佛持斋,放生修福,只是世间善人,报生善处受乐时。当受乐时,即造业。既造业已,必堕苦。正眼观之,较他一阐提①、旃陀罗②辈,仅差一步耳!  
——截流《净土警语》
02注 释

①一阐提:断善根无信仰的人。   ②旃陀罗:以屠杀为业的恶人。
译 文

 假如对念佛法门没有真切的信心,虽然念佛持斋,放生修福,也只是世间的善人,来世投生到富贵人家享乐。在享富贵之乐的时候,即会造种种恶业。造恶业后,必定堕落在三恶道受苦报。用正眼观察,不具备真信而念佛修善的人,比那些阐提与旃陀罗之流当生所受下地狱的果报,仅仅差一步而已!
04按

透辟开示,警人心目,净业行人当三复斯言,免蹈覆辙。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5楼  发表于: 2024-06-12 11:09

就事相立信|不应以目前所不见而不信
东林法音
不应以目前所不见而不信
01原 文

人骤闻净土之景象,多不信之,无足怪也。盖拘于目前所见,遂谓目前所不见者,亦如此而已。且如陋巷粪壤之居者,安知有广厦之清净?小器藜藿①之食者,安知有食前之方丈?弊箧②锱铢③之蓄者,安知有天府之充溢?  
故处此娑婆浊世,不信其有清净佛土。所以生长于胞胎,不知彼有莲华之化生;寿不过百年,不知彼有河沙之寿数;衣食必由于营作,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快乐常杂于忧恼,不知彼有纯一之快乐。然则佛之所言,不可以目前所不见而不信也。  
——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02注 释

①藜藿(lí huò):藜,蒿类,草本植物,嫩叶可以吃。藿,香草。指粗劣的饮食。  
②箧(qiè):小箱子 。   
③锱铢(zī zhū):指很少的钱。

译 文

人们骤然听闻到西方净土种种的景象,大多不相信,这并不奇怪。大凡拘碍于目前所见所闻的人,便认为眼前所见不到的东西不存在,这同不信净土的人是同样的知见。比如在陋巷粪土中居住的人,怎会知道广阔大厦的清净?在小碗里吃蒿叶草菜粗劣食物的人,怎会知道还有摆满方圆一丈的山珍海味?在破旧的小箱子里蓄积些小钱的人,怎会知道有国库里充溢的财宝?
所以处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便不相信有清净的阿弥陀佛刹土。由于生长于母体胞胎,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莲华化生;由于在这个世界寿命不过百年,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恒河沙数的寿命;由于在这个世界衣食必由劳作方可得到,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随念而至的衣食;由于这个世界的快乐常常夹杂着忧愁烦恼,便不知道极乐世界有纯一的快乐。然则释迦牟尼佛所宣示的西方净土依正庄严,不可以由于我们现前肉眼见不到而不相信呀!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6楼  发表于: 2024-06-12 11:11

就事相立信|呼引众生上大愿船
东林法音

呼引众生上大愿船
01原 文

净土传云: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菩萨,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送至西方,如肯往者,无不得生也。若信心肯往,虽有罪恶,亦无不得生。  
盖不慈悲不足为佛,不济度众生不足为佛,不有大威力不足为佛。为其慈悲,故见众生沉于苦海而欲济度;为其有大威力,故能遂济度之心、成济度之功,此所以为佛也。经云:大医王能治一切病,不能治命尽之人;佛能度一切众生,不能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命尽者,可谓极矣。 
——王日休《龙舒净土文》

注 释

《净土传》说: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乘大愿船,浮泛于生死海中,在这个娑婆世界呼引众生上大愿船,直接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如果愿意前往者,没有一个不能到达的。倘若深切相信,愿意往生,即使犯有罪恶,也无不蒙佛力加持,带业往生。  
因为不慈悲不足以称为佛,不拔济救度众生不足以称为佛,不具备大威神力不足以称为佛。正是由于佛的大慈大悲,所以看见众生沉沦苦海而生拔济救度之心;正是由于有大威力,所以能够使拔济的心愿兑现成济度众生的功德。这就是佛之所以称为佛的原因。经中说:“大医王能治疗一切病,但不能治疗已经死亡之人;佛能救度一切众生,但不能救度一切不信之人。”以不信比况已死亡者,可谓形容到了极点了。
03按

佛度众生,众生被救度,其间难易浅深,总在于缘。吾人能信念佛往生成佛的法门,即是有缘,凭信愿即可登上大愿船,稳抵彼岸,不信即死矣。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7楼  发表于: 2024-06-13 09:09

就理观立信 |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东林法音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01
原文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①,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②,从心想生。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02
注释

①法界身:佛的法身无形无相,周遍法界,众生有感,法身随缘而应,故名法界身。   
②正遍知海:佛之正遍知,深广而不可测量,故譬之于海。

译文

阿弥陀如来是随感而应的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的心想中。所以,汝等忆佛念佛时,能忆念佛的心就具足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 (忆佛念佛为作佛——始觉),是心是佛(能念佛的心即是佛——本觉),阿弥陀佛遍知法界事理性相因果的如大海般的深广智慧,便从你们忆佛念佛的心中出生。
04


此段经文乃念佛法门的最高理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不唯是《观经》纲宗法要,实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大法纲宗。不唯释迦一佛法藏纲宗,实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法藏纲宗。佛法紧要处无多子,此二语即是大总持。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8楼  发表于: 2024-06-13 09:11

就理观立信 | 佛由心现
东林法音

   佛由心现
01
原文

解脱长者从三昧起,告善财言:善男子,我已入出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我见如是等十方各十佛刹微尘数如来。彼诸如来不来至此,我不往彼。我若欲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随意即见……知一切佛及与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大方广佛华严经》

译文

解脱长者从三昧而起,对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我入出这个如来无碍庄严解脱门,见到十方世界各十佛刹微尘数如来。诸佛如来不来我这里,我也不往诸佛那里。我如果想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念头一动就能见到……由此了知一切佛以及我心,全都如梦;了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性心元如水;了知一切佛与所有色相以及自心,全都如同幻化;了知一切佛以及自心,全都如同空谷回响。我这样了知,这样忆佛念佛,所睹见的诸佛都由自心显现。”
03


这是解脱长者向善财童子陈述念佛三昧见佛的境界。阿弥陀佛不生灭,难觅难拈水中月,所见弥陀不离自心。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19楼  发表于: 2024-06-14 08:35

就理观立信 | 自力他力之相状
东林法音

  自力他力之相状
01
原文

当复引例示自力他力相:如人畏三途故,受持禁戒,受持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故,修习神通,以神通故,能游四天下①,如是等名为自力。又如劣夫,跨驴不上,从转轮王行,便乘虚空,游四天下,无所障碍,如是等名为他力。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昙鸾《往生论注》 
02
注释

①四天下:即一四天下,一须弥山,东西南北各一洲,同一日月所照,一铁围山所绕。
译文

这里再举例说明自力与他力的相状:譬如有人因畏惧三恶道之苦故,受持清净戒律,因持戒故,能修禅定,以禅定力故,修习种种神通,以神通现前故,能游历一四天下,这样的修行叫做自力。又譬如羸劣的愚夫,连毛驴都跨不上去,然有幸随从转轮圣王而行,便乘托轮宝飞行虚空,游历一四天下,无所障碍,这样的情形叫做他力。愚痴啊!后世的学人,听到有他力可以托乘,应当生起信心,不要被凡夫的知见情执所局限。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1234»Pages: 2/4     Go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就事相立信|有佛有净土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