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印祖对善导和尚的赞叹 | 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楼主  发表于: 2024-06-16 08:27

0 印祖对善导和尚的赞叹 | 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印祖对善导和尚的赞叹 | 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请看下面: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
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
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
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
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
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
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二位当以此自利,又当以此普利一切。

这里提出善导和尚,是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出生在隋末唐初之际。那是我们中国佛教发展最兴旺的一段时间,也是八宗的祖师辈出的时代。善导大师,按有关记录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所以当我们看到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的时候,就会想到这是阿弥陀佛应化在这个娑婆世界我们震旦国,跟我们震旦国的众生对机说法。

他一生的示现有神通,有大神通。比如说,他念佛一句,口中就有一道光明出来,念十句就有十道光明。所以皇帝都称他为光明大师,称他住的寺院叫光明寺。有大神通,有大智慧。是他建立了中国净土宗的理论基础。他以楷定古今的气概为《观无量寿佛经》作了《四帖疏》。在这部书里面,对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念一站在通途教理的立场诠释净土的观点,给予了驳正。

比如当时的别时意,那都是很流行的观点。认为念佛不能今生往生,是为未来往生作个远因,这叫“别时意”。善导大师批驳了这个观点,念佛是当生往生的,只
要愿行具足。对三辈九品、对九品往生,
也跟其他注经家有迥然不同的观点,是站
在净土宗特别法门的根本理念立场上所诠
释的。
善导大师一生,对净土的弘化,法缘很盛。在长安一带,马路上行人见面都在念阿弥陀佛。在那初唐、盛唐之际,是中国各方面最好的时期。然而他弘扬净土,令
众生产生了厌离心,确实非常的有成效。
所以在他那个时代,跟随他读净土经典,
念阿弥陀佛,得念佛三昧的人数众多。

他在弘扬净土念佛一法当中,不谈玄说妙,一生也是以专修专弘作为本份,而且用艺术性的方法来弘扬净土。种种善巧方便。比如净土变,西方净土变,就是从善导大师开始的。用这种绘画、艺术的形式来传扬净土宗。有时候他也用雕刻的形式
来传达佛的慈悲,所以龙门的卢舍那佛,是善导大师监制的。这成了我们中国,乃至世界上石雕佛像的一个典范,非常精美。透显出佛的睿智、慈悲,很庄严。

他实际上也是一个大通家了。然而他不谈玄说妙,只在真诚、恳切、平淡、切实这些地方,来教我们修念佛法门。尤其是特别谈出持名念佛,开显出净土三经,都是教我们持佛名号。为了令一切众生能够成办往生之净业,他提出专修和杂修的这个判言,提倡专修。他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

专修里面有五种,依往生经来修行的就叫正行。那么专修里面,身业要礼拜,就礼拜阿弥陀佛;口业要称叹,就念阿弥陀佛名号;要读诵就读诵净土三经;要观想就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要供养就供养
西方三圣。他把这个作为五种正行。

五种正行里面又分为正定之业和助业,这五种里面专称佛名为正定之业、正业。礼拜、读诵、供养、观想属于助业,助成持名念佛成就的行持叫助业。那么无论是
正业、助业,这两者都属于正行,修行净
土的正行。除此之外,修行其他法门的都叫杂行,又叫杂修。

对这么一个判分,印祖在这里特别赞叹,这样开示的专修和杂修的利弊得失.利益未来众生,功德无量无边。这里对专修,身业专礼,印祖诠释得更广一点:身业专礼不仅仅就是在那儿顶礼,包括围绕佛像的绕佛,以及在一切处不放逸地去顶礼、去绕念,这都属于身业专礼。
口业专称,主要是指专称弥陀名号。但是你诵经、持咒,能够把经、咒至心回向西方极乐世界,也属于专称。这种解释就更宽泛一点,也是符合道理的。你不要念其他的经咒求其他的经咒的利益,你把一切经咒都至心作为往生的资粮,也属于专
称的范围。
如果这样专修的话,那么往生西方就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里面都不会漏失一个。为什么呢?由于这“随顺佛愿故,心能专一故,心不旁骛故”。那杂修,杂修
就是你念念佛,又兼修其他的种种法门,把修其他种种法门来回向往生,这属于杂修。这样杂修呢,因修行过程当中心不专,不是纯一的,所以很难得到净土的利


这样一百个人杂修,难得一两个往生;·千个人里面,难得三、四个能成办往生。何以故?他“不顺佛愿故,心有间断故,心不专一故”。所以这就叫“疏杂之行”,很疏远,很杂。所以这样的话,这叫“金口诚言”,无异佛说啊!“千古不易之铁案”,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印祖在这里就劝勉周孟由、周群铮二位居士以专修来利益自己,又以专修的方法来普利一切众生。自利利他,才叫深报佛恩。
一节自《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讲记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印祖对善导和尚的赞叹 | 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