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烦恼对治后,要如野干围狮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501
威望: 1993 点
金钱: 20438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61(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9
楼主  发表于: 2024-06-21 10:29

0 烦恼对治后,要如野干围狮

励力对治烦恼,应达到何种状态?下面讲,要做到不令烦恼侵害自身,并能轻易制伏它的程度。以下再引《入行论》显明此义。

【故又如论云:“住烦恼聚中,千般能安住,如野干围狮,烦恼不能侵。”道所治品,莫令侵害,而当胜彼。】
因此又如同《入行论》所说:“住于烦恼聚中,不论何种情况下都能安住,就像狐狸围着狮子,狮子也不会受到丝毫侵害一般,此时烦恼等也丝毫不能侵害自身。”也就是道所对治品——烦恼,莫令发起侵害自身,而应当胜伏它。
此处先引《入行论》说明烦恼不能侵害的状况,其次据此教诫须不令侵害、反应胜伏。“故又如论云”,“故”是承接上文,上面总的教诫了各种烦恼对治,据此就有以下这一颂的含义。像这般励力精勤对治烦恼,最终要达到胜利不败,其状况就如《入行论》以下一颂所说,因此以“故”字连接。
《入行论》以一颂说明了与烦恼对峙不败胜利的状况,同样也是以比喻说明,先说被烦恼包围而能安住。“住烦恼聚中”,“聚”是集聚,“烦恼聚”是众多烦恼的集合,这句是说处在烦恼堆中,被很多烦恼包围。凡夫就是日日在烦恼堆中打混,每天就跟烦恼打交道,贪嗔慢嫉等此起彼伏,心续中充满烦恼,所以叫“住烦恼聚中”。
“千般能安住。”“千般”是说一切情况下,常说千般万般,这是一个虚指的词,意思是说在种种情况下。“安住”是说不为烦恼所动。烦恼的体相是烦动扰乱,烦恼一起就令自心扰乱不堪,这时是不安住,若能对治烦恼,就成为安住。合起来是说,在各种情况下都要不为烦恼所动而安住,即处在各种烦恼堆中,心都不被其动摇,意思是能制伏烦恼。
以下以一个譬喻显明烦恼不能侵害的状况。“如野干围狮”,“野干”是狐狸,狐狸围着狮子,不能对狮子做丝毫损害。我们知道狮子是兽中之王,狐狸是没有多大能力的小动物,一群狐狸围着一头狮子能做什么呢?丝毫侵害不了,只能围着而已,狮子一发威,狐狸立即就吓跑了。这形象地表达了烦恼不能危害学人的情形。
“烦恼不能侵。”烦恼好比狐狸,狮子好比学人的心。学人的心要修到像狮子一般无畏。狮子安住在狐狸的围绕中,没有丝毫畏惧,轻而易举就能击退它们。就像这样,学人住在烦恼聚中,烦恼就像围着狮子的狐狸一样,不能做丝毫损害,如果学人提起对治,立即就能将其驱散,要做到这样。
这个譬喻非常形象地显明了修行对治烦恼的状况。当然最终是要消灭一切烦恼敌,令其从根断除,此前至少也要做到能轻易制伏烦恼,不令其损害自身,就像野干围狮一样。下面宗大师据此做教诫。
“道所治品,莫令侵害,而当胜彼。”道所对治品,藏文直译是与道不同或相反的品类,这里特指烦恼。不要令烦恼侵害自身,反而应当胜伏它。不但烦恼不能侵害自己,而且要胜伏它。就像狐狸不但不能侵害狮子,狮子还要胜伏狐狸一样。
我们修中士道,主要是戒定慧三学,其中定慧二学在上士道止观章中讲,此处主要是戒学。持戒关键是要对治烦恼、令戒清净,对治烦恼同时也是消解集谛的关要,因此对治烦恼就成了修道的核心或主题。宗大师最后教诫说:对治烦恼要达至烦恼不能侵害自身,并能胜伏烦恼的程度。一定要像这样做到,这是修行人的得益处。修行人的功德就体现在制伏烦恼上,若能做到烦恼不能侵害自身,自在胜伏烦恼,就是修行人的成就。




恭摘|归乡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烦恼对治后,要如野干围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