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莲祖阐明通途佛法修证无生法忍之艰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级别: 初级版主
UID: 156786
精华: 2
发帖: 3162
威望: 1456 点
金钱: 29320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46 点
在线时间: 41335(时)
注册时间: 2014-03-23
最后登录: 2024-06-26
楼主  发表于: 2024-06-12 11:13

0 莲祖阐明通途佛法修证无生法忍之艰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莲祖阐明通途佛法修证无生法忍之艰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

   疏文

仅名现相者,《华严》地地皆曰无
生,而正得乃归八地。其七地云:净无
量身口意,得无生法忍光明。《疏》
谓:无生法忍,八地所得。今兹七地,
于彼法忍明相现前,未为真得。如《观
经疏》,以无生即属初住,意略同此。
乃至八地,离一切心意识分别,始名真
得无生法忍也。故知无生,圣且难之,
况凡辈乎?

莲祖以此疏文阐明,以通途佛法修证无
生法忍之艰辛。《华严经》详细诠显三贤十
地修习次第,圆教初住豁破一品无明,是谓
初得无生法忍,乃至三贤(十住、十行及十
回向)与十地(初欢喜地至第十法云地),
地地皆可谓得无生忍,而正得无生法忍,乃
归第八不动地。

何以故?第七远行地,行方便波罗蜜,
由善净无量身口意业无相行故,得无生法忍光明。然从圆教初住,乃至从初地至第七
地,悉可称得程度不同之无生法忍光明。或
云无生法忍,明相现前,总由未能离开心意
识(八识)之造作。有行有功,是为染行。
《华严经·十地品》云:“从初地至七地,所行诸行,皆舍离烦恼业,以回向无上菩提
故,分得平等道故,然未名为超烦恼行。
若舍一切有功用行,从第七地入第八
地,乘菩萨清净乘,游行世间,知烦恼过
失,不为所染,尔乃名为超烦恼行,以得一
切尽超过故。”

可见,从第七地至第八地,为一重要分
水岭。由染行至净行,有为至无为,其根本差别,就在于能否离开心意识分别,舍一切
功用行,得无功用道。诚如《华严经》所
示:“(第八不动地)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
性,是名得无生法忍。”意谓从初地已来至
七地,是顺无生忍,八地始名真得无生法
忍。

八地已还,有为无为皆有觉观,未能离
心意识分别,至此第八地,觉观二行方始遏
止。第六分别识、第七末那识、第八阿赖耶
识之见分相分,以及种种念想粗细分别,至
第八地,一切皆离。离念相者,等虚空界,
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入一切法本来无生,无起无相,三际平等,
是名真得无生法忍。故知契证无生法忍,七
地至七地以还的法身大士尚且难以臻其境奥,况我等具缚凡夫,何能问津?

又天台智者大师于《观无量寿佛经疏》
中,对韦提希夫人见释尊光台现诸刹土极妙
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疏云:“(韦提希夫人)即得无生忍,是初
住初地。”即圆教初住位,别教初地位。宋
知礼法师《观经疏妙宗钞》释云:“行者
应知,如来将说十六观法,预彰所说是圆妙
观,故云一切众生观于极乐,观成即得无生
法忍。”莲祖援引《妙宗钞》文句,意谓天
台家以无生法忍即属圆教初住位,大意略同
于《华严》,此为大乘通途对无生法忍之诠
释。

若论《观经》韦提希夫人所得无生法
忍,善导大师以莲宗本位理念诠释,又有一
番别开生面的闽释,番别开生面的阐释。导祖认为:韦提希心欢导祖认为:韦提希心欢

喜故,得无生法忍,此是详明阿弥陀佛国清
净光明,忽现眼前,韦提希目睹妙净庄严,
身心踊跃,因兹大喜遍涌身故,即得无生法
忍。

此无生之忍,又具三种名称:亦名喜忍
(心喜极乐依正妙严故),亦名悟忍(领解
弥陀摄生愿力故),亦名信忍(深信决定往
生故)。此无生忍不是三贤十地豁破无明之
无生法忍,乃是十信位中忍。此信位之法
忍,依自性不动智以立信体,令信自心与佛
平等不二,生佛父子天性相关,弥陀在我心
中,我在弥陀心内,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
相应念念生,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能发是
信,顿翻无明业识,见闻觉知汇入无量光
寿,忆佛念佛,必定见佛,香光庄严,妙感
难思。信之奥义,大矣哉!若以导祖如是圆
顿诠释为准,我等净业行人,于此信位之无
生法忍,亦或有分。

-《弥陀疏钞》讲记112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莲祖阐明通途佛法修证无生法忍之艰辛 大安法师 东林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