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为什么说般若佛母?般若是谁的母亲?
作为修行者,最大的承诺就是为救度一切父母有情证悟大觉果位而精进修行。一旦出现懈怠,说明我 ..
级别: 至尊会员
UID: 384370
精华: 0
发帖: 2490
威望: 1983 点
金钱: 20337 RMB
贡献值: 0 点
好评度: 0 点
在线时间: 6510(时)
注册时间: 2023-09-18
最后登录: 2024-06-27
楼主  发表于: 2024-06-19 16:33

0 为什么说般若佛母?般若是谁的母亲?

有人问我,佛教还有很多种吗?听说有大乘佛教、小乘佛教,还听说有显宗有密宗多种多样,佛教不是只有一个吗?难道有很多佛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佛教是唯一的,释迦牟尼佛转法*讲经说法救度众生,使众生尤其是人类领悟到离苦得乐之法,并按照佛陀的引导逐步实修从而到达究竟彼岸。佛陀通过宣讲佛法令根器各不相同的众生依各自适合的法门学修,最终证得无上正等觉。
正因为众生的根器不同,接受能力千差万别,所以佛陀开示了八万四千法门,方便引导不同根器的众生。大、小乘、显、密法都是佛陀为了引导不同根器的化机所作的权宜方便的引导方式。
当一个化机为小乘根器时,佛陀便以小乘解脱来教化他,使其获得个人的永恒安乐,而当他成长为大乘根器,有了接受大乘佛法能力时,佛陀便开示他发菩提心的利益,令其发大乘心,行菩萨行。
大小乘的区别不在别的,即小乘行者的发心为获得个人不变的安乐,大乘行者的发心是为利一切有情。这就是大小乘的根本区别。阿底峡尊者云:“背弃三有乐,遮止诸恶业,但求自寂灭,彼名为中士。若以自身苦,比他一切苦,欲求永尽者,彼是上士夫。”此处明确指出了小乘和大乘行者的区别,即中士夫和上士夫的不同发心。

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想要得到各自的菩提,前提都需要证悟无我智慧,故称般若为母,是谁的母亲?就是大小乘二子之母。龙树菩萨云:诸佛与独觉、声闻众定依,解脱道唯汝,定无有其余。宗大师解释说:“此赞般若波罗蜜多;声闻、独觉亦须依此,是故亦说般若为母,即大小乘二子之母。故不能以证空性慧辨别大小乘,而以菩提心及伟大行作分辨。”而小乘经论中并没有菩萨行方面的开示、引导,所以小乘行者无法证得菩萨果位。如《宝鬘论》所说:“诸声闻乘中,未说菩萨愿、行仪及回向,何能成菩萨?”故宗大师云:此说不以见分,而以行分。就是说,大小乘不以正见区别,而以行持区分。
虽然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然而最殊胜的还是一乘——菩萨乘。为何佛陀还要讲三乘呢?都是为了引导众生最终走上一乘。《法华经》中有一比喻:化城喻。众生经过五百由旬的险路,荒芜人烟,非常恐怖,众人都感到疲惫、害怕,他们的导师非常有智慧,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害怕,不要恐慌,前面有一座大城,可以先进入城内休息,城内资具丰富,便会立刻得到安乐。于是大家非常高兴进入城中,感到安逸舒适,解除了方才的疲惫恐惧之苦。此时导师对众生说,这个化城是我变化而来,并非真正的目的地,而是为了让你们暂时得到休息幻化出来的。遍地宝藏的目的地还在前方,现在大家已经休息好了,消除了疲惫,恢复了精神,该是继续出发走向真正彼岸的时候了。于是众人抖擞精神,沿着导师的指引继续前行。
导师比喻佛陀,化城则是小乘涅槃,真正的目的地是大乘涅槃。小乘行者们达到涅槃后便不想出定,却不知真正的究竟涅槃还在前方,为鼓励小乘行者发大乘菩提心,佛陀以化城喻来引导大家。

而今,我们能有幸学修到宗喀巴大师显密结合的道次第法门,得到全圆道的引导是大家的福报,在纠正学法动机时要知道最初在菩提心摄持下学修道次第功德是无与伦比的,虽然我们现在尚未生起无励力的菩提心,但造作的菩提心是不难生起的,希望大家珍惜这个机会,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修佛法上面,使暇满身真正具义。
 龙行天下风水论坛 » ≌≌佛学世界≌≌ » 为什么说般若佛母?般若是谁的母亲?